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百科 >

马蹄片怎样施肥(马蹄施肥技术)

更新:2022-12-14 03:37归类:鲜花百科人气:87

1. 马蹄施肥技术

1、选地

荸荠喜欢温度适中,湿度较高但是不耐寒,比较适合种植在底层坚实的,上层松软的土壤中耕作的土层应该在22厘米左右。

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荸荠生产发育,也可以防止它的茎部深钻,发育大小也会差不多。有利于采收与销量,如果土质过粘的话会影响正常生长,降低含糖量。

2、育苗

育苗的具体时间还要根据移栽的时间确定,早水荸荠早移栽前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开始。晚水荸荠在移栽前半月至一个月开始育苗。

荠芽应该要选择健壮粗长,边缘饱满的,无病无伤的种荠进行育苗。种荠应该要排列好,将稻草盖住,每天淋水两次,长出侧芽即可插种。

3、分株

在栽培前要先将荠秧拔除,用水将泥洗掉,去掉一些小秧苗。因为这种秧种下去之后分株的情况几率会降低。如果发生分株的情况,应该将母株分成3把左右。

茎部过长,割掉长出来的部分,防止被折断。如果是带有种荠的秧苗,应该将球茎深入土中9cm左右、如果分株的话应该将根部理齐,在在几厘米深埋。

4、施肥

荸荠地的基肥每亩应该施农家肥4万千克左右,过磷酸钙5000千克左右。栽下在分蘖、分株时期追肥,促进荸荠生长,主要的量是根据移栽期以及土壤肥沃程度来看的。

早水荸荠主要以基肥与有机肥为主,在移栽半个月、开花期是各施一次农家肥。但是施肥量不能过量,避免植株徒长,引发病虫害与倒伏。晚水荸荠要加大施肥量,多施速效肥。

5、采收

采收一般在冬至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分为止。如果采收过早,肉质不甜美,果皮也薄,无法贮藏,冬至时是荸荠果肉最甜,含糖量最高的阶段。

所以在冬至开始采收是最合适的。在采收开始的前一天把地里的水放干,然后将上层的土扒掉,在下层将泥土与荸荠一起挖出,用手将荸荠捏出

2. 马蹄施肥技术要点

可以

马蹄的上肥量多少因移栽期和土壤肥力而异。早水荸荠成长期长,以基肥和追施有机肥为主,可在移栽后15-20天、开花前期各追施1次人粪尿或尿素,追肥量不宜过多,避免植株徒长,简单引起病虫害和倒伏。伏水荸荠上肥量适中。晚水荸荠成长期短,为争夺短期内发棵封行,应依据土壤肥力适当加大荸荠的上肥量,并以追施速效肥主。

在马蹄生长中后期,可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0.1%硫酸镁、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800倍腐植酸活性液肥、1000倍三十烷醇混合液,连续喷洒3-5次。这样能延缓植株早衰,防止叶片黄化,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积累,延长叶片寿命,使马蹄充分膨大,并积累丰富的淀粉和糖分,产量明显提高。

3. 马蹄种植技术与施肥

马蹄在播种后一个月后施肥最佳。

4. 马蹄后期施肥技术

一般情况下,马蹄生育时期钾肥充足就能膨大,不需要额外使用膨大素。

马蹄球茎膨果期施肥:10月中旬施用膨大肥,亩施聚谷氨酸15-5-25智能肥或15-5-30硫基高塔肥20公斤。施肥需结合田间灌水进行,且根据不同的泥土酌情施肥,沙泥田应少施多次,大土泥田可多施。

5. 马蹄追肥技术

荸荠的上肥量多少因移栽期和土壤肥力而异。早水荸荠成长期长,以基肥和追施有机肥为主,可在移栽后15-20天、开花前期各追施1次人粪尿或尿素,追肥量不宜过多,避免植株徒长,简单引起病虫害和倒伏。伏水荸荠上肥量适中。晚水荸荠成长期短,为争夺短期内发棵封行,应依据土壤肥力适当加大荸荠的上肥量,并以追施肥主。

在荸荠生长中后期,可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0.1%硫酸镁、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800倍腐植酸活性液肥、1000倍三十烷醇混合液,连续喷洒3-5次。这样能延缓植株早衰,防止叶片黄化,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积累,延长叶片寿命,使荸荠充分膨大,并积累丰富的淀粉和糖分,产量明显提高

6. 马蹄专用肥料

马蹄掌能做肥料,使用方法如下:马蹄掌是迟效性有机全素肥料,氮、磷,钾的含量都相当高,并含有其他一些营养元素,肥力持久而柔和。栽花时可直接把它们放在培养土的下面或四周,不会灼伤根系。对观叶花卉来说,一次施用后在一年当中不必再追肥,为养护室内盆花带来了极大方便。也可以把它们放在塑料桶内加水浸泡。经过一个多月的沤制,待肥液变黑后取出,再对上5-6倍的清水直接向盆土上浇灌,肥效相当显著。但是,这种肥液有臭味,不能用于室内摆放的盆花。肥料中还含有生物碱,因此不能用于酸性土花卉。扩展资料马蹄掌做肥料使用方法有两种:

1、把新鲜马蹄掌切成薄薄的小片,深埋在花盆里做底肥。

2、用新鲜的马蹄掌沤肥浇花。将新鲜的马蹄掌泡水装在一个密封的瓶子里,然后拿到太阳底下晒,高温的话,晒一个月即可。用沤好的肥水浇花,花长得很好。

7. 马蹄施肥要点

在马蹄开花前5-7天喷施,一定要掌握使用浓度,不能随意加大用量和次数。将膨大素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清水中,选择晴天没有风的下午进行叶面喷施。一般情况下,马蹄生育时期钾肥充足就能膨大,不需要额外使用膨大素。

马蹄施肥技术有哪些?

基肥 :重施基肥,亩施红四方生物有机肥80-120公斤,红四方纯硫酸钾17-17-17或红四方18-18-18腐植酸复合肥。

追肥分四次

1、返青肥:在马蹄定植后5-7天,亩用尿素3-5公斤或者速乐施5-7公斤点蔸。

2、分蘖肥:在马蹄定植后15-20天,亩用聚谷氨酸15-5-25智能肥或15-5-30硫基高塔肥15-20公斤。

3、结荠肥:重施结荠肥,在9月中旬,亩施生物有机肥50-100公斤,聚谷氨酸15-5-25智能肥或15-5-30硫基高塔肥25公斤,9月底亩施聚谷氨酸15-5-25智能肥或15-5-30硫基高塔肥20公斤。

4、球茎膨大肥:10月中旬施用膨大肥,亩施聚谷氨酸15-5-25智能肥或15-5-30硫基高塔肥20公斤。

(施肥需结合田间灌水进行,且根据不同的泥土酌情施肥,沙泥田应少施多次,大土泥田可多施。)

8. 种植马蹄施肥与高产技术

荸荠又称马蹄,地粟,既为鲜食水果,亦作美味佳肴。以营养丰富,味甜清口,利尿通便,降血压、血糖而著称。我地种植荸荠有悠久的历史(常年种植面积约500亩)。由于栽培技术不到位,存在着产量低,果粒小,商品性差,种植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对荸荠在播种期、种植密度、肥料配施、水浆管理等方面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3460公斤,比对照区的3047公斤增产413公斤,增幅13.56%。平均粒重15.7g,比对照增重2.46g,增副15.67%。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好田块,防止连作。    荸荠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都能适应生长,但若要产品商品性好,高产稳产,最好选择在ph值中性偏酸土壤肥沃、排灌畅通、耕层深厚的乌泥田或青紫泥田。绝对不能连作种植,实行2―3年间隔轮作,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为便于统一管理,提高栽培技术到位率,宜提倡连片种植,划片轮作,创造最大管理效益。    二、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育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大田定植后的生长状况,特别是对根系、分蘖的影响。因此,要达到高产、大粒的目的,培育适龄壮秧是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    (一)播种时间。根据试验,一般从6月15―20日为最佳时间,秧龄以40―45天为最适宜。    (二)育秧方式。河底淤泥方格育苗为佳。    具体方法:1.精选河底淤泥,每吨拌入40%三元复合肥5公斤,铺成7―10cm厚的土层。待沥干清水,泥层形成后,再划成6―7cm见方的小方格。2.选好种子。选择球茎大,主侧芽健壮的荸荠作为种子。准备每亩2500―3500枚为宜。在播种前用1000倍浸种灵水溶液浸种10―24小时。沥干后,每粒荸荠种子,按实于方格淤泥中。播种深度以淤泥盖除荸荠露出顶侧芽为标准。上覆盖凉帘,保持营养土湿润,以利于出苗。    (三)、秧苗管理。关键措施是光照强度管理和水分管理。播种后由于温度较高,光照强度较大。因此,在前期注意遮阴,减少土壤水分蒸腾,利于出苗:出苗后,着重加强水分管理,以灌溉湿润为主,既能保持土壤的一定通透性,促进根系健壮发育,又能保证秧苗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供应。同时要注意基腐病、枯萎病、叶枯病等病虫发生。    三、提前移栽,合理密植。由于我地前茬作物为早稻,因此7月25日前移栽为最好。移栽密度与移栽时间相关。7月25日前移栽密度为50×50为主,7月25―30日前移栽密度为50×40为宜。过迟移栽不利于生长发育。移栽深度为3―4cm为宜。以早晨、傍晚移栽。    四、科学管理、肥水协调。    1.平衡施肥,稳健生长。大田基肥,在土壤肥力较强田块。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1―1.5吨。碳胺40kg,14%过磷酸钙30公斤。移栽活棵后,结合中耕除草,施入尿素12公斤,氯化钾7.5公斤,保持水分3―5天。8月25―31日,撒施40%三元复合肥25公斤+尿素5―10公斤。开花结籽时,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    2.早除、勤除杂草。在夏季杂草生长速度快,而荸荠种植密度又稀,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杂草防治亦很重要。荸荠对绝大多数除草剂敏感,所以只能人工除草。在活棵后到分蘖前期,行间实行耘田除草2―3次,结合施肥,既可以达到除草的目的又可以达到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    3.科学灌水。为保证高产稳产,灌溉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大田移栽时正是高温季节。缺水使地表温度高而灼伤幼苗。故应及时灌水,以5―6cm为宜。活棵后至8月25日,始终保持水层2―3cm。选择阴天或气温较低时抢时歇田,8月25日―9月20日,以干湿交替、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纵横生长及分蘖生长。9月底后,要注意寒潮的来临。寒潮来时要灌水,过后及时排水。球茎膨大期,保持4―5cm水层,促进球茎膨大。收获前20天(霜降左右)停止灌水。使叶片开始转黄,促进光合物质向球茎传输,提高甜味。    五、病虫综合防治。荸荠主要病虫害有茎腐病、枯萎病、小球菌核病、纹枯病、螟虫等。枯萎病、茎腐病立足于防:一是不能连作生产,田块要间隔2―3年轮作;二是种处理:用1000倍―1500浸种灵浸12―24小时。当发病症状出现后,可选用m大生、70%    代森锰锌、三酮等交替使用。纹枯病及菌核病:用5%井岗霉素2000倍喷施。防治螟虫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5%锐劲特30克,加水150斤喷施。

上一篇:马蹄莲适合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种马蹄莲好) 下一篇:紫色马蹄莲如何养(紫色马蹄莲的养殖方法)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