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花怎么养殖方法图片(玉树花怎么移植)
1. 玉树花怎么移植
玉树生命力强5月份正常移载就可以。
2. 玉树花怎么养殖方法图片大全
1.玉树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喜欢在温暖干爽通风有阳光的环境中成长,怕寒,耐阴,惧强 光。要用肥沃的排水性好的沙质土壤种植。
2.玉树适合20度到30度的温度中生长,春天和秋天属于生长期应该让它多接受阳光的沐浴 ,夏天温度过高的时候要为它做遮阳别让太阳直接照射到它,温度达到35摄氏度以上玉树 的生长会延缓或者是停止生长。冬天的时候温度不能太低了,5摄氏度以下会把玉树冻死的 ,所以冬天要注意给它保暖最好在室内养殖。
3.玉树生长时期最好是每两到三天给它浇一回水,注意水量别太大,防止留有积水烂根。 炎热的夏天要特别注意浇水,增强通风以免引起落叶。冬天的时候要少浇一些水,让盆土 稍显干燥最好,依据问题的高低来调整浇水量。
4.玉树长的速度快,生长期间要多施肥,一个月最少施肥两次,肥量别太大了,以免发生 只长茎秆不长花的情况。肥料用稀薄的液体肥,施肥的时候最好是在室外操作。
5.在每年春天玉树过了休眠期之后换一次盆土,换盆土的时候在土壤里追加有机肥,鸡、 鸭粪肥作为基肥。
6.生长期间长得太长的太密的枝干要做适当的修剪,保持玉树的造型。
7.想见到玉树开花最少要养殖三年以上才有开花的可能,所以花友们不要心急,慢慢来。 玉树花可以开很久,开花的季节跨度很大春天和秋天都会盛开,可以开四个多月。玉树的 花呈现白粉色,花朵娇小,有香味。
玉树的繁殖方法:玉树一般经常用扦插的方法进行繁殖。在玉树成长期间,选取10CM左右 肥腴的尖端枝条,晾晒干之后插到土壤里,放在适合玉树生长的环境中。一个月左右就能 生根。
栽植:等扦插的根系长到5厘米的时候,选择生长良好的幼苗种植,花盆选择有排水孔透气 好的,可以根据自己家里的装潢选择紫砂盆,塑料盆,泥质盆或者是瓷盆,花盆大小可以 选择18*30厘米的。装盆的时候在花盆下层铺一层陶粒用来过滤水,然后再铺一层有机肥, 加入土壤种植玉树。种好之后记得把水浇透,然后放在阴凉的环境中养护一个星期,等成活之后放在阳光下。
注意事项:
1.玉树喜爱温暖,散光下成长得会更好,不要在太阳下暴晒。
2.玉树要养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期间多注意浇水问题。
3.注重修剪来保持玉树的造型。
3. 玉树的养殖方法移栽
玉树最低能承受的温度在5度左右。如果在南方温暖地区,冬天外面的温度也可维持在5度以上,放在外面就不会被冻死,能安全越冬。如果是在北方寒冷地区,外面的温度基本都在5度,甚至是0度以下,放在外面就会被冻死。必须要移到室内,室内通常都有暖气,可安全越冬。
一、玉树冬天放在外面会冻死吗
1、南方地区:玉树的耐寒能力很差,最低只能忍受5度的低温环境。但是南方温暖地区,即便入冬室外的温度基本都能稳定在5度以上,因此放在外面不会冻死,也可安全越冬。个别地区温度低于5度,就要移到室内了。
2、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外面的温度大部分都是在5度,甚至是0度以下,这样的低温环境玉树承受不住,不能放在外面,必须要移到室内才可安全越冬,否则会被冻死。室内大部分都是有暖气的,温度都能稳定在5度以上,这样才不会产生冻害。
二、玉树过冬怎么养
1、减少浇水:玉树内部本身就含有很多水分,耐旱能力很强。入冬之后生长速度慢,消耗的水分有限,更要减少浇水才行。如果土壤不干透就可不浇,干透也不要浇透,表层的土壤微湿就行。
2、多晒太阳:玉树喜欢柔和的光照,冬天的光照就很柔和,最好全天都能晒到太阳,光照足能提高玉树自身温度,也能促使它合成更多养分,利于过冬,也利于来年的生长。
3、停肥处理:冬天玉树生长基本停止了,此时就不需要再追肥了。追肥低温也吸收不掉,反而会产生肥害。
4. 玉树的养殖方法 盆栽
1、玉树扦插苗的移栽要选择好时机,既不能太早,又不能太迟,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移栽。而且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天气状况来决定,在适宜的时间和天气下进行移栽,往往更容易服盆成活。
2、移栽定植玉树扦插苗的过程中,如果是叶插苗的话,移栽时切不可将母叶去掉。如果过早地去掉母叶,移栽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活率。
3、移栽玉树扦插苗时,建议带土移植,这样上盆后更利于小苗缓苗,从而缩短服盆时间,更容易让其在新的盆土环境下服盆成活。
4、移栽后的小苗要及时浇定根水,为小苗营造一个比较适宜的湿度环境,从而加速其成活。但刚移栽后的小苗要严格控制浇水,一般浇透水后缓苗几天等到盆土干透后再浇水。
5、移栽后应当将盆栽摆放在阴凉通风、散射光充足的地方缓苗。切不可过早地提供直射光,尤其是在光照比较强的情况下,更应该杜绝,否则容易让小苗脱水而枯死,毕竟小苗也有一个缓苗的过程。
5. 玉树花怎么养才能开花
妙招一:光照。想要玉树开花首先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玉树原产地是在非洲,是一种喜光的植物。既然是喜光植物,那么只有充足的阳光才能促进它生长发育。如果长期将玉树放置于室内不见光,是很难满足它生长所需的条件。建议最好将玉树放在室外进行养护,室外不仅阳光充足而且通风透气,能减少病虫害,给玉树营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当然夏季不要直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最好遮阴处理。
妙招二:浇水。虽然说玉树抗旱能力非常强,哪怕长时间不给玉树浇水都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想要玉树开花,浇水还是很重要的一步。长期不给玉树浇水,会容易引起落叶的。当然浇水量也不宜过多,如果浇水量太多会导致盆土里面出现积水,从而影响影响根系的呼吸作用。一般来说当我们看到盆土干透了再给玉树浇水,平常的时候不干就不要浇水。玉树生长期和夏季时需要多浇点水,保持盆土的湿润程度。
妙招三:施肥。我们都知道玉树是一种懒人植物,是不需要多施肥的。不过你既然想要玉树开出美丽的花朵,那么就需要变的勤快一点,给玉树施肥了。夏季和冬季是不需要给玉树施肥的,春季和秋季一个月至少要施肥两到三次。施肥时不要用浓肥也不要直接浇灌,需要经过稀释在给玉树使用。施肥时肥料不要过多,以免玉树徒长影响美观。我想说只有老桩的玉树才会开花,仅仅养了一两年就想开花有点过于心急。
6. 玉树植物怎么养
玉树算是喜光的植物,要放在阳光好的地方,避免柱形紊乱发生徒长。提供给它12度到28度的生长环境,冬季也要保持在10度左右,土壤是肥沃排水性好的沙质土就可以。在平常养护浇水时,不能有积水,土壤稍微偏干些最好。此外,每月施一两次的稀薄肥水它能生长的更好。
一、光照
家庭内养护玉树时要将其放在阳光非常充足的环境下,如果提供给它半阴或者是荫蔽的环境会使整个柱形紊乱,发生徒长的现象。
二、温度
玉树生长的理想温度值是在12度到28度之间,想要安全越冬的话温度最好在10度左右,若是低于5低于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0度以下就会发生冻害了。
三、土壤
玉树对土壤的要求相对宽松些,只要是普通的肥沃,排水性好的沙质壤土就可以了。另外,PH值要注意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宜。
四、浇水
在平常养护过程中,玉树适宜偏干,土壤里面不能有积水。能掌握见干见湿,干透的时候浇透就可以了,浇水不用太多频繁,土壤稍微干燥些对生长反而有利。
五、施肥
玉树的生长对肥料的要求也不是特别的高。一般情况下在生长季每月进行一两次的稀薄肥水追肥就可以满足它的要求,这样它就能生长的很好。
7. 玉树花怎么栽培
第一、室内如何养玉树
如果是室内种植的话,可以直接放在靠南的阳台,窗户旁边,有一点散光照射就可以,每隔半个月的时间,给它转动一下花盆,因为避免它的趋光性,造成的枝条形状造型不够好看。
平时一定要减少浇水的次数,浇水可以浇透。夏季浇水,可以早晚浇水,其他时候可以十天左右浇一次水,但是不要等到盆土干到起灰了才浇水。冬季则要少浇点水,平时还是要适当的通风。
第二、注意用盆和用土问题
另外,说到盆土方面的问题了,其实养玉树,花盆不必太大,小苗用小盆,大苗用稍微大一点的花盆,因为这样浇水之后就会容易干,不会担心浇水太多导致沤根烂根。
而且盆土可以用普通的园土加点腐叶土,如果光用泥炭土和椰糠来种植的话,土壤太轻,玉树长势速度快,枝条很大,根系扎不稳,普通的土壤养就好了,可以加点珍珠岩,或是蛭石,沙子,小石子,或是煤渣,任意一种加入进去,防止土壤板结不透气不排水。
第三、冬季注意防冻防寒保暖
在冬天的时候,相信大家都知道,玉树是不耐寒的,基本低于零度,就会开始有一些冻伤,虽然在温度还有五度以上的时候,放在室外养也还算安全,但是如果一直是室内养的话,忽然拿室外,就会出现不好的状态,当观察到气温下降,快要降到零度的时候,就搬入室内养,放在南阳台里面,阳光房里面都行的,总之不要再放在室外受冻了。
8. 玉树花怎么养殖方法图片欣赏
玉树是一种观赏性非常强的植物,可制成盆栽养殖在家中,它在沙质土壤中就能生长旺盛,根据温度来控制浇水量,可放在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生长期以施氮肥为主。
玉树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养殖方法
1、土壤
玉树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在疏松透气,排水性能好的沙质土壤中能生长的更好,可以用园土、腐叶土、河沙按照2:5:3的比例进行混合配制,还可适当的加入一些基肥。
2、浇水
任何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水的,若是水分不够,植株生长速度下降,叶片萎蔫,而浇水过多,又容易造成积水烂根。要根据温度控制浇水量,夏天浇水可多一点,到了冬天,一般半个月左右浇水一次。
3、光照
玉树有一定的耐阴性,家庭养护的时候无需担心环境过阴,放在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就能正常生长。不能在强光下暴晒,否则会灼伤叶片,导致叶片发黄掉落。
二、注意事项
玉树生长速度比较快,为了保持一定的观赏性,施肥不能太过频繁,在室内养殖的时候可以不施肥。生长期以施氮肥为主,追肥2~3次即可,这样能保证其叶片更加翠绿光滑。
9. 玉树花怎么养殖方法图片视频
一家方舱医院的创建史从2月3日决意建造,到2月5日首批方舱医院开舱接诊,再到此后的运维管理。近日,随着一批批轻症患者出舱,分布在武汉各地的方舱医院陆续关闭。这些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场馆陆续完成“临时医院”的特殊使命。作为破解“一床难求”困境的应急之策,建立方舱医院在新冠肺炎防控这场战“疫”中起到了关键转折作用,是中国医学救援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创新举措,更会在整个武汉抗疫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月11日,位于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有28名患者集体出院。潘松刚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万军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家方舱医院的院长。此前虽已做了10年三甲医院副院长,但如何建设并管理方舱医院,万军“一脸茫然”。
病人不认同、社会不理解、医生不了解,万军用三个“不”概括创建初期的武昌方舱医院。历经无数风浪,这艘生命之舱正从三“不”驶向三“零”的彼岸(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
3月1日,武汉市硚口武体方舱医院34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剩余76名患者作转诊处理。此后,武体方舱医院不再接收患者,被媒体称为方舱“首休”。3月3日,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视疫情发展有序关停方舱医院。
站在武昌方舱医院门口,听闻消息的万军深呼一口气,“每一天都是艰难的”。
茫然
2月2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7万余例,其中三成在武汉。
数字背后潜藏着更多危机。彼时,所有定点医院患者爆满,医疗资源极度紧张,大量确诊的轻症患者只能居家隔离。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导致家庭聚集性感染和社区传播的风险陡增,疫情防控面临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疫情扩散的双重压力。
按照中央指导组要求,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提出,在2月2日12时前,对全市“四类人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收尽收,确诊患者须集中收治。
一边是奇缺的床位,一边是大量待收治的患者。怎么办?两难之下,方舱医院应运而生。
“建造方舱医院的目的,就是集中收治大量确诊的轻症患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方舱医院并非至善之举,但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是控制疫情的现实之举。”
得到批准后,选址工作随即展开。“一是要空间开阔,能满足大量、快速、集中收治患者的需求;二是要通风良好,避开居民区且易改造。”全程参与方舱医院筹建和管理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主任王健说。
2月3日晚,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洪山体育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城市客厅三地入选,将分别改建为武昌方舱医院、江汉方舱医院以及东西湖方舱医院。由于场馆面积所限,首批三家方舱医院预计规模在4000张床位,后续将陆续建设其他方舱医院。
“该怎么建设,又该如何管理?”2月4日一早,万军看着眼前的洪山体育馆,一脸茫然。对于如何建设并管理方舱医院,万军知之不多。
“既往,方舱医院主要在军队中使用。”王健说,方舱医院具备可移动、能快速投入使用抢救伤员、功能模块化等特点,能满足军队灵活机动的作战需求,但在公众面前却亮相不多,仅有的几次是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等灾难救援中使用。
“这次要建造的方舱医院有所不同。”王健说,一方面要空间大,且在固定场所收治病人;另一方面,不同于军队方舱医院救治的大部分是创伤类病人,如今面对的是传染病病人。“坦率地说,这是一次首创,大家心里都没底。”
万军赴任当天,王健等人向他详细说明了筹建武昌方舱医院的初步设想:由“国家医疗队+武汉医疗队”主导运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担任队长单位,按照传染病医院的管理方式,将确诊轻症患者集中收治,切断传播途径,让建设方舱医院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
听了专家们的描述,万军虽然仍懵懵懂懂,但时间不等人——指挥部给出的开舱接诊时间是2月5日。看看表,已是2月4日18时。“时间不多了。”深吸一口气,万军迈步走进洪山体育馆。
争议
洪山体育馆内,改建工作已热火朝天地展开。施工方正在安放床铺等基础设施,武昌方舱医院预计规模为1000张床。时间仓促,一些物资是临时拼凑来的,每张病床边的小桌子上,用红色字体清晰地写着“25中”。
“用建设传染病医院的标准来考量方舱医院。”万军回想着王健等人的话,沿着场馆转了一圈,眉毛越拧越紧。“问题很多。”
最突出的问题是床位摆放——床挨床且床头对床头,相当于两排大通铺,不仅没有间隔,也没有阻隔。这会潜藏两个问题:一是距离过近,不利于病人隔离;二是一旦有患者出现过激行为,易产生连锁反应,引发群体事件。
“两床之间要有间隔,床头之间也要加隔板。”万军说。
“间隔多宽?隔板多高?”施工方问。
“间隔至少一米,隔板一米五。”凭着多年医院管理经验,万军答道。
“间隔好办,可我去哪儿找这么多隔板?”正值春节,工厂停工,很多工人已回乡,施工方很无奈。
“必须用隔板!”万军态度坚决。
“到哪儿去找?”对方应道。
双方争执不下,不欢而散。
3月8日,在武昌方舱医院,刘嘉宇以医护人员为模特进行绘画创作。11岁的刘嘉宇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呵护,擅长绘画的她送上自己的作品,表达祝福之情。王毓国摄
与此同时,距离武昌方舱医院仅11公里的江汉方舱医院,陆群正拿着设计图与施工方沟通。
陆群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大年三十当天,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抽调其赴武汉抗疫的通知后,陆群直奔武汉协和医院,协助做好院感防控。由于江汉方舱医院以武汉协和医院为依托,作为感控专家的陆群被派来参与方舱改建。
“我的任务是在现有条件下,把感染风险降到最低。”虽无先例,但改建方舱医院并非无章可循。陆群知道,改建相当于把一所大型场馆改造为传染病医院,因此三区两通道(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病人和医务人员通道)等传染病医院的基本建设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在确定病人的收治标准时,也考虑了感控问题。”王健说,入舱前,要对患者进行流感、病毒性肺炎等传染病排查,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底本
通风系统也是改造的重点之一。“体育场馆和传染病病房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压,后者是负压。”中南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张亚男说。洪山体育馆就是由该单位负责设计,因此她对原有结构了如指掌。
张亚男说,改造通风系统,首先考虑的是保证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参考传染病医院的压力梯度原则,通风系统控制的合理气流方向应该是从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流动,污染区须为负压,清洁区为正压,使污染区空气不会直排室外。
污染区主要为病房区,都是高大空间,原本的空调系统为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为保证污染区为负压,张亚男指导施工人员在最短时间内为病房区安装了排风系统,并配置了高效过滤器,排风经过滤后高空排放,避免污染室外环境。
滴答滴答,时间在流逝。半小时后,施工方找到万军。“有办法了!”对策是将市政道路上的阻隔板消毒处理后移至舱内。万军指着病床间的蓝色隔板,笑着说:“就是平时马路上用的。”
按下葫芦又起瓢。武昌方舱医院分为A、B、C三个区,万军发现,场馆内只有一个男女卫生间。这么多病人,怎么办?
施工方提出,用移动卫生间。“如果存在粪—口传播怎么办?”万军脱口而出。
就在宣布建造方舱医院的前一天,2月2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粪便传播,应引起高度警惕。最终,双方协定,由环卫部门每日安排专车将移动卫生间的排泄物抽走,集中消毒处理。
虽然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站在馆内仅半个小时,万军便浑身打战。“这么冷,病人怎么可能休息好?”于是,患者用品中又加上了电热毯。
解决完这些问题,万军下意识地看看表,已是2月5日凌晨2点。
云集
就在万军、陆群等人忙于方舱建设之时,2月4日上午,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党委书记卢金星和7名同事驾驶着中国疾控中心移动P3实验室检测车,从北京日夜兼程赶赴武昌方舱医院。
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共调集来自北京、广东的3辆移动P3实验室检测车赴武汉驰援,这些车辆都是SARS后装配的应急设备。
“全国一共就3辆,全都用上了,移动P3实验室检测车的主要功能是为患者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王健说,方舱医院虽体量庞大,但仍按功能分区,以病房区(舱内)为核心,实验室检测车、影像检查车等停靠在舱外,提供支撑保障。
2月5日早7时,历时23个小时,卢金星一行8人到达武昌方舱医院。当天下午实验室准备就绪,随时可接收临床样本,开展核酸检测。卢金星指了指身后的移动P3实验室检测车说,接到驰援指令前,他就安排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了保养,“四个轮胎都换成了新的”。
2月28日,武昌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在给患者测体温。杜禹甫摄
负责方舱医院医疗服务的,是20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以及武汉本地和各地驰援的队伍,共76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务人员。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是首批抵达武汉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之一,主要依托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目的地是江汉方舱医院。
该队队长劳炜东说,疫情发生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被指定为广东省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队员们在出发前已经做好了防护培训。“这些医生都是临床一线骨干,为轻症病人提供医疗服务,问题不大。”
开舱
2月5日17时,武昌方舱医院准备就绪,等待社区将病人转运过来。万军仍在舱内不停地巡查,像是交卷前的最后检查。
23时40分,武昌方舱医院迎来首批患者。天公不作美,白天淅淅沥沥的小雨转为疾风骤雨。事发突然,方舱内雨伞储备不足,患者从转运车上下来,只能用外衣勉强遮住身子,一路小跑到收治区。仅有的两个水池前,准备洗漱的病人排起了长龙。电源故障,导致电热毯一度无法使用。灯火通明的大厅内,咳嗽声、喘息声此起彼伏,很多病人难以入眠,表现出抱怨和不满的情绪。
更糟糕的是,气温还在下降。到了2月6日晚,患者的不满情绪升级,舱内出现摔打生活用品等过激行为。这些情况,通过短视频等方式被传递到外界,“收容站”“集中营”等负面评价涌来。天气预报显示,2月7日,武汉将有降雪并迎来寒潮,最高气温仅2℃。
形势不等人。万军拿起高音喇叭,拉上武昌区区长,一同跳上了馆内的一处高台。二人分别从物资保障和医疗服务的角度向患者作解释安抚工作。“有点儿效果,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万军说。
根本问题是要马上供暖。但对方舱医院而言,要供暖,首要解决的不是热源,而是通风。“在之前改造的基础上,还要再升级。”张亚男说,凭借多年经验,她迅速给出解决方案——当病房区域开启空调供暖时,剩余空调须关闭新风阀,全回风工况运行。在病房区内按床位数设置多台空气消毒机,以净化室内空气。
当晚,施工人员按照方案进行改造。次日,顺利供暖,病人的情绪逐渐稳定。
运转
武昌方舱医院内,辽宁、福建等4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中国疾控中心移动P3实验室检测队以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4家武汉本地医院,医务人员达数百人。
如何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万军的答案是,放权。因为方舱医院创建开诊时间紧,病人成批次转运过来,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制度设计,建立组织架构。
“驰援的队伍都是各地精英骨干,本就具备完整的制度和规章。初期这段时间,就要依靠并发挥每支队伍的自主能力。”万军说,4家本地医院一一对应4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以国家队为主,我们配合协助”。
度过了初期的“兵荒马乱”,制度设计逐步提上日程。依据多年的医院管理经验,万军设立了“三部两办”——院务办公室、院感办公室、医务部、护理部、物资保障部,这些都是运维一个战时传染病医院所必需的部门。
在医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照顾和管理病人,院方组织病区内的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在医患之间搭建“信息高速路”。对病区的管理,借鉴了社区管理模式,即网格化管理。以隔板为条线划分不同的网格,每个网格内6名~8名病人,其中一人为网格员,这些人既是党员,也是热心肠,爱张罗。网格员们能及时了解病人情况,第一时间告知医生,扫清管理“盲点”,尤其对于中老年人的帮助很大。
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连廊上搭好了雨棚,患者上卫生间时不用再淋雨;门口的垃圾堆里,吃剩的一次性饭盒全部装进黄色垃圾袋,避免污染环境;病区内加装了多个洗手池并提供热水;舱内设立了图书室,供患者阅读消遣。
艰难的4∶1
2月11日,武昌方舱医院首批28名患者出院,万军为每个人颁发了出院证。
“有三个目的。”万军说,一是增强患者的信心——在方舱医院能够康复;二是给医护人员信心——可以治好患者;三是给社会信心——方舱医院不是收容所,而是尽全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医院。
“虽然进入常态化管理,但感控必须常抓不懈。”陆群举例说,江汉方舱医院建立了感控观察员制度。院感观察员可以在医护人员进出病区过程中,对其穿脱防护服给予直接的观察指导,帮助医护人员避免职业暴露,降低感染风险。
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武汉已建成16家方舱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万多张,累计收治患者1.2万余人,武汉每4名新冠肺炎患者中就有1人在方舱医院治疗。方舱医院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今天,武昌方舱医院将关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