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花种植(广藿香种植)
1. 广藿香种植
藿香的种植成本来分析它的经济效益的话,藿香的种子费用大约为一百二十块钱左右,而肥料和农药等是大约八百块到一千块钱不等,所以种植一亩藿香的成本大约为一千三百块钱左右。
而每亩去除种植成本,按照当前批发价格来计算的话,藿香每亩的纯收益才5千块钱左右。利润非常可观。
2. 广藿香种植亩产量利润
藿香亩产量大概在600~1000斤茎干,叶片则在200斤左右,茎干叶片批发价格为4元/斤,所以经济收入约为3200~4800元/亩,种植五亩规模的藿香总收入1.6万元到2.4万元之间,纯利润为1.2~1.8万元之间。
3. 广藿香种植周期
芽苗菜的生长周期是和温度高低,湿度的大小密切相关的。周围的环境不同,生长周期略有差异。 黑豆、豌豆、松柳等一般七天。 香椿 要常一些,需要半个月。芽苗菜生产方法: 生豆芽式,用来生产黄豆芽、绿豆芽等;托盘培养,主要是萝卜芽、豌豆芽等;沙池,主要是绿色大豆芽;林木种植,主要是香椿芽、刺嫩芽、花椒芽、柳芽、槐芽等;湿地种植,主要是薄荷芽、藿香芽等;沙地种植,主要是芦笋(石刁柏芽)等;沙池摆种,主要是姜芽等;大田栽培,主要是玉竹芽等
4. 广藿香种植基地
藿香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全颗茎叶均可入药,属药食两用品种,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浊、和中止呕,解暑辟秽,在湿温初起、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等方面均有良好疗效,主产于广东地区,近几年来,由于广藿香种植收益低,产地农户种植积极性降低。
2018年,广东地区的藿香种植量减少,到2019年底时,广藿香统片价格反弹至14-15元,因价格的持续反弹,2019年产地种植藿香的积极性有所回暖。2019年产新过后,藿香整体产新量高于2018年,产地货源供应暂时充足,市场需求疲软,行情稍有回落,截至2019年底,藿香统片价格在12-13元之间。
2020年受新冠肺炎等多种因素影响,市场中的藿香在短期内被急剧消化,藿香行情出现反弹,价格上涨至15-18元,由于临时需求增加,各地交通受到管制,货源无法得到有效补充,藿香价格进一步上涨至24-25元。二月中下旬,随着地区物流运输陆续恢复,货源供应逐步正常化,市场需求得到释放,藿香价格回落至20-22元。
短期内来看,有疫情支撑连翘的市场需求,其价格仍将维持在20元左右,后市会有持续性震荡。
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良好控制,随着各中药材产地、集市、市场、物流运输的复工复产,企业、市场短期需求得到释放,诸多疫情品种的价格已逐步回落,短期内的需求仍在,预计各类疫情品种库存量仍难以恢复到年前的水平,随着疫情慢慢过去,供应链得到良好恢复,疫情品种价格将逐步恢复平静。
注:无特别注明单位均为公斤价格
5. 广藿香种植公司
这种香料是从广藿香植物叶子蒸馏萃取获得的精油,经常用于生产现代香水。它的香味带有丰富的泥土气息,并结合了花香甜味和麝香味。有些人憎恶这种香味,因为它让人产生肮脏的感觉,但其他人则特别喜欢它的芳香气味。
广藿香原生于东印度群岛,是几个世纪以来的流行香料,甚至还可以作为食物调味品使用。由于广藿香有抵御飞蛾的作用,亚洲丝绸和羊毛生产商会在运往欧洲的集装箱里撒上一些,让衣物充满异国香味,这可以给西方人罗曼蒂克的遐想。广藿香目前在南部热带地区已经有广泛的商业种植。
6. 广藿香种植技术
广藿香原产菲律宾等热带地区。我国在宋初由南洋华侨引入于广东栽培,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故称广藿香。按产地不同,广藿香可分为石牌广藿香、高要广藿、海南广藿香和湛江广藿香。长期以来,我国广东省广州、高要、肇庆、湛江、海南省万宁,云南临沧和广西、台湾等省、自治区均有传统栽培。广东吴川、高州、遂溪县等地,过去历史上并不盛产广藿香,但如今这里每年却有5000~10000亩的集约化大面积栽培,成了湛江藿香的现代化栽培、加工、生产的基地。
7. 广藿香种植技术和亩收益
一千七百株。
适当密植能提高广崔香的单位面积产量。如单砘种植广霍香,株行距以25 x 60厘米为宜,每畦种两行,每亩种植三,千至三千五百株,高要地区多采用此法。
广州市郊多与瓜荣混作,每畦种一行,株距为二十五厘米,每亩約种一千七百株。
种植时挖穴,口径十五厘米,深十厘米,霍香插条垂直扦插在穴的中間,插入土中約四至五厘米,插毕把泥土压实,使枝条与土壤紧密吻合,有利于成活。植畦的土表,全部以柔軟的山草或稻草复盖,同时植穴也要复盖,以保持土壞的湿潤,使初种植的广藿香有阴凉的生长环境,以保证成活。由于复盖物是易腐烂的杂草,故以后不用揭开,腐烂后: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8. 广藿香种植效益
在南方适宜种植的中草药有:三七、巴戟天、天冬、何首乌、栝楼、天麻、白术、黄连、半夏、延胡索、浙贝母、肉桂、杜仲、黄柏、厚朴、砂仁、草果、益智、罗汉果、吴茱萸、青天葵、鸡骨草、石斛、安息香、茯苓 。
生长周期较短,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品种有广金钱草、鸡骨草、穿心莲、白花地胆头、蔓荆子等,如果周边有灌溉条件可以种植的品种就更多,比如溪黄草、广藿香、龙脷叶、凉粉草、广东板蓝根等;如果愿意中短期投资,何首乌、巴戟天、广佛手、土茯苓等是非常理想的选择;如果愿意中长期投资,降香黄檀、土沉香、檀香、喜树、女贞子等是不错的投资树种。
9. 广藿香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广藿香原产菲律宾等热带地区。
我国在宋初由南洋华侨引入于广东栽培,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故称广藿香。
10. 广藿香种植前景
1、选地整地
藿香适宜湿润的气候,我们可以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平地或缓坡地进行种植,低洼、土壤黏重板结地段以及荫蔽之处不适宜种植。在上一年秋天,土地深翻20-25厘米,清除杂物,一亩地施用腐熟的农家2000-2500公斤作为基肥,并翻入地里,整平耙细,做成1.2-1.4米宽的畦,四周开排水沟,以便于排灌水管理。如果是坡地,我们应顺坡做畦或做垄穴播。
2、播种移栽
如果是在山区种植,我们一般选择4月中旬到5月上旬,这是最佳的播种期。目前,藿香的播种方法常用育苗移栽和直播。因为藿香种子小,在山区以育苗移栽为好,这种方式不但可掌控生产田栽植密度,并且有利于控制育苗期光照、水分和养分,便于幼苗的管理,提高秧苗质量,从而使移栽田苗齐茁壮。生产田直播更加省工,但播种密度不容易控制,时常造成过密或过稀,生产区应根据劳动力状况和生产管理水平,适宜选择育苗移栽或直播。如果选用育苗移栽方式,在正式育苗前,床面浇透底水,待水渗后再进行播种,播种量为每平方米5-8克。
在播种的时候,我们需要将种子与适量细沙混拌均匀进行撒播,播种后及时覆盖细土0.5-1厘米厚,并及时镇压,其上面覆盖一层稻草,使地表似见非见为准。未出苗前,我们应该保持床面见干见湿的状态,在播种5-6天后,就要经常到田间观查,当幼苗萌芽出土时,及时撤除覆盖稻草,立即搭遮阳网,当藿香幼苗长至2-3厘米高时,我们可以进行定苗操作,使苗间距3-4厘米,4-6叶时就可以移栽定植,在移栽前的一周要揭除遮荫物。移栽需要选择阴雨天,在移栽前苗床应该浇透水,起苗时根部带土缓苗速度较快,起苗时注意不要损伤根系。一般采用垅栽,垅距为40-50厘米,穴距为30厘米;床栽的床面栽3行,行穴距为40X30厘米,每穴栽苗2-3棵。
山区栽培藿香效益高,掌握林下高产模式,实现多年稳产丰产
3、田间管理
(1)温度调控
在山区种植,11月中旬,日光温室扣塑料膜,日出后揭开草帘,日落前放开,并在温室内生火炉升温,等到土壤解冻之后,停止升温。温室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0度左右,夜间温度不低于8度即可。萌芽到叶片展开期,白天温度在20-22度,夜间温度不低于10度;芽苗开始迅速生长期以后,白天温度为22-25度,夜间温度不低于15度。温度控制十分关键,温度过低、过高都不利于藿香正常发育。
(2)肥水管理
在藿香植株展叶后,灌1次50%的沼液,每间隔10天追沼肥1次,生长期共追沼肥3次,每次施沼液原液400-500公斤,禁止施用化肥。在追肥的同时,需要配合浇水。
(3)中耕除草
在藿香植株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除草,以防止发生草荒,影响藿香的产量和品质。最好是反复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植株生根。拔草和松土时,需要防止损伤藿香的根系。
山区栽培藿香效益高,掌握林下高产模式,实现多年稳产丰产
4、病虫害防治
藿香主要有细菌性角斑病、斑枯病、根腐病等。 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卷叶螟、地下害虫等。
(1)细菌性角斑病
这种病害多在高温多湿季节发生,主要为害叶片。病害开始时,发病部位呈现水浸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为多角形褐色病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在发病初期,可以喷施1∶1∶120倍的波尔多液。
(2)斑枯病
叶两面的病斑均呈现多角形,刚开始发病时暗褐色,叶色变黄,发病严重的时候,病斑汇合,叶片枯死,6-9月份发生。
防治方法:我们可以喷施50%瑞毒霉素1000倍溶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连续用药2-3次,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3)根腐病
染病植株于根部和根状茎处发生腐烂,逐渐延至地上部,使皮层变褐色,萎蔫而死。在夏季多雨、排水不良的地方,发病尤其严重。
防治方法:一是及时挖除病株并烧毁,再撒施石灰消毒,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避免连作。二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敌克松粉剂1000-1500倍液浇灌植株根部。
(4)蚜虫
针对蚜虫的危害,我们可以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1000-1500倍喷雾防治。
(5)红蜘蛛
当藿香发生红蜘蛛危害时,我们可以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或80%敌敌畏1000-1200倍喷雾防治。
(6)卷叶螟
对于卷叶螟危害,推荐用敌百虫稀释300-500倍喷杀地下害虫,也可以用敌百虫做成毒饵诱杀或人工捕捉。
5、收获加工
藿香播种后,可以连续收获多年,除留种田之外,一般都在5-6月采摘嫩茎叶或幼苗食用;现蕾 开花的时候,采摘花序洗净、切段,放入酱中调味。在7-8月植株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选择晴天齐地面收割全草,薄摊晒至日落后,收进堆叠过夜;次日再晒,于日落后收进,次晨理齐捆扎包紧,以避免走失香气。第二次在10月收割,迅速晾干、晒干、烤干即可供药用。一般每一亩地采收300-500公斤。藿香以茎枝色绿、茎叶干、叶多、香气浓郁者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