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百科 >

非洲菊常见病害(非洲菊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更新:2022-12-05 06:21归类:鲜花百科人气:91

1. 非洲菊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非洲菊种植技术要点

一、 种前准备工作

  1.1、土壤耕作和基肥:种植前深耕一次(30 -40cm ),将化肥和农家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 3000kg ,过磷酸钙 65kg ,复合肥 50kg )施入土壤后深翻(15 -25cm )。

  1.2、做畦:棚外开70 -100cm 深的排水沟(根据水位高低而定),畦高25 -30cm ,畦宽 0.8m ,沟宽 40cm 。

  1.3、土壤消毒:第一次种植的土壤不必消毒,重茬土壤要进行消毒以减少病虫害危害。消毒主要采用甲醛和维博等,现以40%工业甲醛消毒为例:稀释浓度为1%,均匀喷洒土壤,喷洒后迅速盖好塑料薄膜密闭闷熏,2-3天后揭膜,风干土壤两周后淋水冲洗,再过两周后方可定植。不同的消毒药品根据使用说明和试验决定。

二、种苗选择及定植技术

  2.1种苗选择:选择苗高11 -15cm 、4-5片真叶的种苗定植。优质种苗标准: 种苗健壮,叶片油绿,根系发达、须根多、色白,叶片无病斑、虫伤和机械损伤等。

  2.2定植时间:从生产及销售及生长状况考虑,3-4月份最为理想。

  2.3定植方式:每畦种2行,品字形定植,株行距依据品种不同而不同,一般株距30cm,行距40cm。  

2.4定植方法:种植前2-3天,给土壤浇透水;种植时间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栽种时要深穴浅植,根颈部位露于土表1 -1.5cm ,否则,植株易感染真菌病害,如果植株栽得太浅,采花时易拉松或拉出植株;边定植边浇定植水连续浇水三天。每行多载几颗苗用于以后补苗。定植后20天就开始追肥,苗期以氮肥为主。

三、生长发育阶段管理技术

  3.1.小苗期的管理:定植后用60-70%的遮阳网遮光10-15天,待苗成活后再逐渐增加光照,昼温保持在22 -25℃ ,夜温20 -22℃ ,持续1个月;小苗期浇水应见干见湿,视土壤墒情浇水。每天逐株检查,及时剔除带病植株,补上健壮小苗。

  3.2成苗期的管理:种植后1个月左右,非洲菊就进入旺盛生长期,光照过强时需适当遮荫;温度调为夜间14 -16℃ ,白天18— 25℃ 为最低温度;每隔1周用0.1%的复合肥(N:P:K为20:12:15)浇1次,每2周用0.1%的磷酸二氢钾喷施1次叶面肥;喷施广谱杀菌剂,如甲

2. 非洲菊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非洲菊灰霉病又称非洲菊枯萎病,是非洲菊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发病症状:主要侵害花,也危害根颈部。花器染病初在花蕾和花瓣上产生水渍状斑点,后渐扩大,引起花瓣枯死。根颈部染病后向侧面及下部扩展,引起严重的根颈腐烂。染病株地上部叶柄处出现凹陷深色长形病斑,致叶枯萎变成灰黄色,严重时植株死亡。湿度大时各病部均可长出灰霉,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富克尔核盘菌。病菌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当连续几天阴雨连续、气候潮湿时,灰霉病开始发生,土壤温度低或植株通风不良的地方,发病重。7~9月份连阴雨多时发病重。在储运过程中,温度不稳定、湿度大、不通风,或花上结露时灰霉病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栽植时要把非洲菊的根颈部露出土表,防止根颈部发病。生产和储运过程中要把相对湿度降到93%以下,可减少发病。切花生产中下部枯叶上病菌产生的孢子是切花储运期伤口侵染的重要菌源,为此要彻底清除病残体,以减少生产和储运中的初侵染源。

(2)药剂防治:该病可由种子带菌,为此播种前种子用0.1%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5%的40%福美双粉剂浸种5~10分钟,可降低幼苗的发病率病进,可选喷28%灰霉克600倍液,50%多霉灵或65%甲霉灵或50%速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

3. 非洲菊常见病害及其防治视频

因为非洲姜闹闹因为播出了违规的内容被封禁了,再加上在非洲那边工作出了一点问题,这段时间需要一直去忙现实中的事情,就一直没有动静。可能是那边大范围停电导致没有信号,所以不更新视频。

4. 非洲菊根腐病

看起来是根系受损了,导致整个植物看起来萎蔫。

这盆花恐怕凶多吉少,今后再养花时有几点可以多注意。

1.浇水见干见湿。快要干透了再浇透。干透了植物叶子缺水会发干或者下垂,这时候浇透水植物很快就会焕发生机,而且根系在寻找水份过程中越来越旺,根好了花才能好。

2.土壤疏松透气。如果花市买来没条件换土,那就经常松松土吧~

3.有阳光。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光线不理想可以种喜阴植物。

4.开花多且小盆栽种的植物要施肥。水溶肥、缓释肥、发酵肥都可以的,这样才花大色艳。

5. 非洲菊病害图解

1、非洲菊对水很敏感,要使用透气和排水性能良好的介质,最好是泥炭和珍珠岩混合的基质。pH值为5.5至6.0,EC值为0.7至1.0,有利于微量元素的吸收。

2、非洲菊在生长过程中最适宜的日照长度是11小时至13小时,因此在低光照的时候可以进行人工补光,一般人工补光的要求是每平方米3500至4000勒克斯。

3、非洲菊最适宜生长温度在15℃至25℃之间,最高不要高于30℃,最低不低于13℃,温度高会影响正常的花芽分化,温度低会造成株亡。

4、非洲菊为喜肥宿根花卉,肥料需求大,施肥氮、磷、钾的比例为15:18:25,每5~6天一次,每10天一次。高温或偏低温引起植株半休眠状态,则停止施肥。

5、非洲菊的病害有叶斑病、白粉病、病毒病。叶斑病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白粉病用70%的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7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进行防治,7~10天一次,连续喷二至三次。

6、非洲菊基生叶丛下部叶片易枯黄衰老应及时清除,既有利于新叶与新花芽的萌生,又有利于通风,增强植株长势。另外如果植株枝叶过于繁茂以致相互遮盖不透风,可适当摘除一部分叶子。

6. 非洲菊叶斑病

九月菊花叶上的褐色斑点是褐斑病。菊花褐斑病是菊花的严重病害。病菌在病叶等处越冬,来年春暖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危害。除菊花外,甘菊、野菊、除虫菊等植物都能被害。

发病初期,基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或紫褐色小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病斑的扩大,边沿变为暗褐色,中间变为灰色,并有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连成大片;叶色变黄,以后变黑干枯。每年4-10月为发病期,而以8-9月发病最重。在气温24~28℃,空气潮湿时更易引起发病。连续栽培菊花的盆土或地,及用老根留种的菊花发病重。防治菊花褐斑病的方法如下:

(1)菊花开花后,将病株老枝叶全部割掉烧毁。

(2)选择抗病品种及肿脚芽扦插留神。

(3)浇水时要避免溅起泥浆,雨后及时排水防涝,并喷水冲洗下部叶片,特别要注意冲洗叶背面。

(4)曾发生过病的地方,土壤要用50%代森铵水剂200-400倍液消毒。发现病叶应立即摘掉烧毁,并喷药防治,可喷100-2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连喷3次。降雨前后可喷代森铵水剂IOOO倍液。喷药时,叶背面特别是基部的叶背面一定要喷到。地面及盆土也应同时喷,到。雨后喷药,要先用清水冲净叶面泥污。

7. 非洲菊虫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非洲紫罗兰病虫害。非洲紫罗兰在成苗期最易感染灰霉病和白粉病。为了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可以采用通风、及时摘除多余叶片等方法。如果发现感染病株一定要及时销毁。白粉病发生时,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粉锈宁乳等治疗。如发现蚜虫、蓟马等虫害也要及时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8. 非洲菊养护知识

非洲菊又名扶郎花。花枝挺拔,花色鲜艳,主要用于切花。性喜温暖、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环境。若阳光不足,则花朵小、颜色暗淡。在栽培过程中,如养护不当,则易引起烂根。烂根的主要原因有:(1)非洲菊休眠期(温度低于7℃),若浇水过多,根部易腐烂。所以在休眠期,土壤不干燥时就不要浇水。小苗期应适当保持湿润,也不宜过湿,并要注意避免淋雨,否则易生病。(2)盆土不适宜,如选用粘重而又排水不畅的培养土,则易导致根部腐烂。因此栽种非洲菊宜选用有机质丰富、疏松、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或微酸性的沙质壤土。(3)分株繁殖时,栽植过深,也易引起小苗腐烂而死。因此分株栽植时,不能栽得过深,以将新芽露出土面为宜。此外,冬季叶丛中勿受水湿,不然花芽易烂

上一篇:乔木常见的植物名(乔木植物图片及名称) 下一篇:常见的植物生病(植物病因有哪些)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