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大花草吗(中国本土花草)
1. 中国本土花草
比如:
松、竹、梅、桃、石榴、橘、莲花、兰、菊、玉兰、牡丹、月季、灵芝、葫芦、人参、桑树、桂花、扶桑、茶树、榆树、梧桐、檀树等,都是中国古代本土植物。
“草”的雅称为“丹草”、“琼草”;“药草”的雅称为“灵草”、“珍草”、“仙草”。
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
2. 中国本土花卉
蜀葵是原产我国西南的本土花卉,因在巴蜀之地四川最早发现,故名字里有个“蜀”字。其栽培历史最悠久,战国时期《尔雅》记载:“菺,戎葵”(郭璞注:“今蜀葵也”)。1600多年前的晋朝崔豹著《古今注》草本篇载:“蜀葵,花似木槿而光彩夺目,有红有紫有青有白有赤,茎叶不殊,但花色各异。”
3. 中国草本花卉
波斯菊,千日红,华菱草,金鱼草,三色堇,矮牵牛、翠菊、虞美人、金鸡菊、百日草、硫华菊等属于草本花卉。
秋季花卉进入休眠期的时候,种子自然掉落,第二年可以再次发芽。
草本花卉一般都会选择在春季进行播种,因为这些花卉的根部一般是不具有休眠能力的,所以说,如果是选择在秋冬季节进行播种的话,它没有开花的话就等于白费时间了。
4. 中国有名的花草
10、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
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与埃及金字塔(景区详情 图库)齐名,是人间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以前,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谈何容易。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02
9、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又意译作圣母峰,尼泊尔称为萨加马塔峰,。高度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藏语“珠穆朗玛[1]jo-mo glang-ma 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玛”应该理解成母象(在藏语里,glang-ma有两种意思:高山柳和母象)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03
8、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04
7、世界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寺——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05
6、世界最大广场——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清晨的升国旗和每天日落时分的降国旗是最庄严的仪式,看着朝霞辉映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心中升腾的是激昂与感动。同时天安门广场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天安门广场于一九八六年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也是最让世界眼熟的广场之一!
06
5、世界最大皇宫——北京故宫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最大的皇宫之一,世界各地的游人来中国必去的景点便是故宫!这是中国文化特色的独特代表之一!
07
4、世界最高高原——青藏高原
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与它神秘的藏族文化,让这片土地一直成了中国的形象变得神秘莫测,不得不说,世界对于中国的印象,很大部分便是来自这里。
08
3、世界最长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09
2、世界最长古运河——京杭大运河
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近年来,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京杭大运河将再次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走向国际视野!
10
1、世界第一的石雕座佛——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
5. 中国珍稀花草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
1、三七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草本植物,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其茎、叶、花均可入药。三七具有“生打熟补”功效,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参治跌打劳伤有效;服熟三七(用鸡油或其他油将生三七炸黄即成熟三七),能补血强身。三七分“春三七”和“冬三七”两种,这是以采分季节来区分的,在结籽之前采必的为春三七,结籽以后采必的为冬三七。以春三七品质为佳,选择个大、体重、色好、光滑、坚实而不空泡者为最好。冬三七绉纹较多,质量次之。云南三七以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该州的砚山、马关、西畴等县栽培三七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2、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铁皮石斛含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物质及多种等微量元素,被公认为最为高端养生极品。野生“铁皮”石斛是国家重点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在云南西南地区,普洱、西双版纳、德宏、保山等地有人工种植。
3、天麻
天麻以名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等,是一种名贵药材,近年来用于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云南是我国天麻主要产地之一,云南又集中产在昭通地区,尤以方该地区的彝良、镇雄两县,产量最多,质量最佳,所产天麻个大,肥厚、色黄白、呈半透明状,质坚实,是云南天麻的代表。
4、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其功能为补血和血,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归头用以炖鸡、炖肉等,为温性强壮药,有补虚养血之效。当归主产于云南高寒山区,现多为工人栽培,其品质以身干,根头大,结实,有油气,味芳香,肉白者为最佳。
5、重楼
重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效。多用于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伤痛、惊风抽搐等。
6、鸡血藤
根茎断开之后,有一圈圈“血渍”,惊艳异常。此物有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之功效。主治腰膝关节痛、风湿麻痹、肢体瘫痪、月经不调。
7、黄精
黄精能壮筋骨、益精气、变白发。治疗脾胃虚弱、肺痨咳血、肺结核、高血脂症、糖尿病、低血压等。
8、何首乌
何首乌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消痈,制何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9、灯盏细辛
灯盏细辛为菊科飞蓬属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别称灯盏菊、土细辛、地顶草、细辛草、东菊等。灯盏细辛性温,味辛、微苦,能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文山、红河、玉溪、昆明、楚雄、曲靖、昭通、大理及丽江、迪庆等地。
10、白芨
白芨,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每年9~10月当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6. 中国本土花草品种大全
两个字的植物的名字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绿萝,兰花,菊花兰树,白树,银杏,还有梧桐。还有一些蔬菜也是两个字的,但是大部分的植物的名字都是两个字的。
室内养什么植物最好
植物自身是一个丰厚的生命场,具有多种与人类相同的系统特征与表现形状,不仅能给人类带来健康的身心,并且在视觉暗示上对咱们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植物的挑选和摆放是否合理与正确,会直接影响到咱们的健康与工作运。并不是一切的植物都合适在家里摆放,也不是家中的任何当地都适宜摆放植物。
7. 中国的花草
普陀鹅耳枥、绒毛皂荚、广西火桐、百山祖冷杉、羊角槭、华盖木、滇桐、膝柄木、天目铁木。
8. 中国名贵花草
感谢推荐!
我个人是很喜欢盘玩木材的,尤其是小叶紫檀。最近迷上了桃木,因为桃木那独有的纹理是非常吸引我的。如下这些就是最世界珍贵的十种木材。
一、乌木
乌木(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乌木形成时间大多在2800年至8000年不等。形成过程是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上千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二、沉香木
沉香木植物树心部位当受到外伤或真菌感染刺激后,会大量分泌带有浓郁香味的树脂。这些部分因为密度很大,又被称为“水沉香”。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沉香木是珍贵的香料,被用作燃烧熏香、提取香料、加入酒中,或直接雕刻成装饰品。沉香木还是珍贵的药材,具有驱秽避邪、调中平肝的作用。
三、粉红象牙木
粉红象牙木绝对是世界上最与众不同的木材,没有之一。是祖鲁族的神木,在白人的掠夺性的砍伐下,已濒临灭绝。这种木头坚硬而且沉重,在空气中干燥后重量达62英镑/立方英尺(993公斤/立方米)。纹理非常精细,纹理从直的到不规则花纹。
四、愈疮木
80%用途为造船工业。目前国外产量愈来愈少。各国均视为稀有的重要造船资材。据说100年仅能达直径10英寸胸围。故当地拉丁民族称之为“生命之木”。
五、紫檀木
又名金星紫檀、牛毛纹紫檀等,产自印度,是中国清代宫廷家具的主要用材。紫檀百年不能成材,一棵紫檀木要生长几百年以后才能够使用,因此紫檀十分珍贵。传说在拿破仑墓前有一个五寸长的紫檀棺木模型,就使参观者大为惊讶,以为稀有。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小叶紫檀的,特别是那个香味。
六、楠木
楠木为中国和南亚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 树种。在我国贵州、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区有天然分布,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金丝楠。古代,楠、樟、梓、椆并称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
七、黄花梨木
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能制作各种异形家具。黄花梨木药材磨粉外敷,止痛止血。以其心材入药,主治风湿、腰痛、吐血、心胃气痛、高血压等症,又可制作定香剂,是著名香科。因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黄花梨木与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木。始终位列四大名木之一,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八、巴里黄檀
巴里黄檀是一种实木树种,具有自然的芳香。在我国北方称之为“老红木”,两广地区则称之为“酸枝”。该木材在我国也是珍贵的,主要产于柬埔寨、老挝等地。
九、紫心木
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紫色的木材。紫心木是一种热带硬质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热带地区,作用很广泛,同时,紫色也是一种很贵气的颜色。
十、古夷苏木
古夷苏木主要分布于非洲及美洲,是全球范围的珍稀木材,结构细而均匀,质量硬,强度高,一般用来做豪华家具、乐器等。
感谢阅读!我是燚山长,请点赞关注支持!
9. 中国传统花草
一源与流
乐器一般都具有双重功能——表现性和实用性。即是说这些乐器既是表现音乐的工具,又是劳动生产的工具,或是生活用具。
《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有:“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文中所说用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而成鼓。而“拊石击石”则是先民们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以伴奏化装成百兽的原始舞蹈。
在《汉书·杨恽传》:“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这一记载,描述了人们酒后兴趣大发,一面敲击盛酒用的器皿缶,一面仰天歌唱。古时的石磬可能导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工具。可以这样设想,先氏们在长期劳动过程中,逐渐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于是发明了磬。
乐器的实用性不仅表现在某些乐器原来是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器,并且人们用它们来传递一些特定的生活信息。如击鼓出征、鸣金收阵、晨钟暮鼓、打更报时、鸣锣开道、击鼓升堂等。在中国有些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以吹奏口弦传递爱情的信息,口弦成了表达爱情的工具和信物。
葫芦丝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达和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由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和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是绝无可能,只有当人类掌握了较高的冶炼技术才成。也只有当养蚕业和缫丝业的发明和发展,才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
先秦时期的乐器,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近70种。仅在《诗经》一书中提及的即有29种,打击乐器有鼓、钟、钲、磬、缶、铃等21种,吹奏乐器有箫、管、埙、笙等6种,弹弦乐器有琴、瑟等2种。由于乐器品种的大大增加,于是在周代时产生了根据制作乐器的不同材料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作“八音”分类法。
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大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64件编钟,或是在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都向我们揭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它是中国古代乐器光辉创造的见证。
自秦汉以来,又不断涌现出新乐器。如秦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弹弦乐器——“百姓弦鼗而鼓之”。弦鼗是一种圆形音箱、直柄的琵琶,后至汉代发展成四弦十二柱的“汉琵琶”,又称“阮咸”。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的民族,自汉以来,广泛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乐器。如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时张骞通西域时传入的横吹(亦称横笛);汉灵帝时传入竖箜篌(曾称胡箜篌;约在公元350年前后的东晋时,从新疆、甘肃一带传入了“曲项琵琶”,明代传入了扬琴和唢呐等。这些外来乐器,经过不断地改进,使它们逐渐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在中国乐器发展史中,值得注意的是拉弦乐器的出现大大晚于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据文献记载,唐代(公元618—907年)才出现以竹片轧之的“轧筝”和“奚琴”(在宋时作“嵇琴”)。宋时的嵇琴用马尾弓拉奏,并出现了“胡琴”的名称。如宋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云:“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如怨单于。”自元代之后,在奚琴、胡琴的基础上发展成各种类型的拉弦乐器。
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对传承乐器的音质不纯、音律不统一、音量不平衡、转调不方便、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不统一、在综合乐队中缺少中低音乐器等不足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并涌现了许多成果。
二、我国民族民间乐器的分类
“八音分类法”:
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还有磬、錞于、勾鑃,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唢呐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大小厚薄各异。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葫芦)类:匏时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柷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三、传统乐器
古琴
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为天圆地方。有西方音乐人评价:这个乐器的构造,是依据中国天与地之间关系的观念而设计的,使人联想到传说中只有天上神仙才能听得到的音乐。
瑟
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箜篌
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始于汉代,历史悠久;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唐时期曾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天竺诸乐中。明代后失传达300年之久。
方响
古代打击乐器,由十六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玉片组成,以厚薄不同定音高,分上下两层悬挂,用小铁锤敲击;出现于北周。隋唐时用于燕乐,后也用于宫廷雅乐,自宋代后渐少
八音
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 上文说过)
八音也指民间器乐乐种。如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八音会,所用乐器有管子、唢呐、海笛、笙、梅笛、箫、堂鼓、小鼓、大镲、小镲、大锣、云锣等;广西壮族的隆林八音乐队,使用的乐器共有8件,它们是:横箫(笛子)一对,高胡、二胡各一把,小三弦一把,锣、鼓、钹各一副。南宁市邕宁壮族八音则主要由大唢呐、小唢呐、五孔笛、锣、鼓、钹、壮族乐鼓等组成。海南地区流行的海南八音源于潮州音乐,因使用8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椰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彝族八音所用乐器有二胡、环箫(无膜笛)各一对,以及牛角胡、五鍟(小锣)、鼓、钹等;仡佬族八音又名八仙,所用乐器有二胡、横箫(笛)各一对和五鍟、锣、鼓、钹等。
《佛学常见词汇》
佛所持特有的八种声音,即极好音,柔软音,和适音,尊慧音,不女音,不误音,深远音,不歇音。
其他分类
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彩,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全部乐器:木叶、纸片、竹膜管(侗族)、田螺笛(壮族)、招军(汉族)、吐良(景颇族)、斯布斯、额(哈萨克族)、口笛(汉族)、树皮拉管(苗族)、竹号(怒族)、箫(汉族)、尺八、鼻箫(高山族)、笛(汉族)、排笛(汉族)、侗笛(侗族)、竹筒哨(汉族)、排箫(汉族)、多(克木人)、篪(汉族)、埙(汉族)、贝(藏族)、展尖(苗族) 、姊妹箫(苗族)、冬冬奎(土家族)、荜达(黎族)、(口利)咧(黎族)、唢呐(汉族)、管(汉族)、双管(汉族) 、喉管(汉族)、芒筒(苗族)、笙(汉族)、芦笙(苗、瑶、侗族)、确索(哈尼族)、巴乌(哈尼族)、口哨(鄂伦春族)。
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较充分发挥,如弹、挑、滚、轮、勾、抹、扣、划、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丰富,又促进了左手的按、吟、擞、煞、绞、推、挽、伏、纵、起等技巧的发展。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全部乐器:金属口弦(苗族)(柯尔克孜族)、竹制口弦(彝族)、乐弓(高山族)、琵琶(汉族)、阮(汉族)、月琴(汉族)、秦琴(汉族)、柳琴(汉族)、三弦(汉族)、热瓦甫(维吾尔族)、冬不拉(哈萨克族)、扎木聂(藏族)、筝(汉族)、古琴(汉族)、伽耶琴(朝鲜族)、竖箜篌、雁柱箜篌。
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典型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
全部乐器:梆子(汉族)、杵(高山族)、叮咚(黎族)、梨花片(汉族)、腊敢(傣族)、编磬(汉族)、木鼓(佤族)、切克(基诺族)、钹(汉族)、锣(汉族)、云锣(汉族)、十面锣(汉族)、星(汉族)——碰钟、钟(汉族)、编钟(汉族)、连厢棍(汉族)、唤头(汉族)、惊闺(汉族)、板(汉族)、木鱼(汉族)、吾攵(汉族)、法铃(藏族)、腰铃(满族)、花盆鼓(汉族)、铜鼓(壮、仡佬、布依、侗、水、苗、瑶族)、象脚鼓(傣族)、纳格拉鼓(维吾尔族)、渔鼓(汉族)、塞吐(基诺族)、京堂鼓(汉族)、腰鼓(汉族)、长鼓(朝鲜族)、达卜(维吾尔族)、太平鼓(满族)、额(藏族)、拨浪鼓(汉族)、扬琴(汉族)、竹筒琴(瑶族)、蹈到(克木人)、萨巴依(维吾尔族)。
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其历史虽然比其它民族乐器较短,但由于发音优美,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水平,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拉弦乐器大多为两弦少数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数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数是扁形或扁圆形如:马头琴、坠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优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刚劲、欢快、富于歌唱性。
典型乐器: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乐器:乐锯(俄罗斯族)、拉线口弦(藏族)、二胡(汉族)、高胡(汉族)、京胡(汉族)、三胡(汉族)、四胡(汉族)、板胡(汉族)、坠琴(汉族)、坠胡(汉族)、奚琴(汉族)、椰胡(汉族)、擂琴(汉族)、二弦(汉族)、大筒(汉族)、马头琴(蒙古族)、马骨胡(壮族)、艾捷克(维吾尔族)、萨它尔(维吾尔族)、牛腿琴(侗族)、独弦琴(佤族)、雅筝(朝鲜族)、轧筝(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