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的原产地(多肉植物的原产地生长环境)
1. 多肉植物的原产地生长环境
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10000余种,在植物分类上隶属50余科,可选择的品种超乎人们想象。在这类植物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应该就是仙人掌了。而世界上有关多肉植物的最早记录就是有关仙人掌的。
1496年,哥伦布的船队在第2次远航美洲返回西班牙后,带回了从加勒比海海域岛屿上采集的仙人掌类植物,引起极大轰动,这是有关仙人掌的最早记录。1535年,《新西班牙植物之历史》上刊登了一幅仙人掌类植物的版画。
最初,只有贵族对仙人掌感兴趣,后来中产阶级也有机会接触到仙人掌。1892年,德国的仙人掌团体形成。
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多肉植物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认识,但也造成了原产地品种的大量流失。1973年,美国通过了《仙人掌原产地种类保护法》,使原产地的植物品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不过,凡是植物的茎、叶肥厚多汁而耐干旱者皆可称为“多肉植物”。仙人掌只是广义范围内多肉植物的一种。狭义范围内的多肉植物,即现在昵称“肉肉”的多肉植物,不像仙人掌一样遍身长着利刺,看起来圆润可爱的它们更受现代人的欢迎。
在美国、欧洲,世界各地爱好者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多肉植物俱乐部”,这群有共同爱好的人们,通过组织种植多肉植物、观赏植物幻灯图片、交换品种、旅行购买多肉植物、发表最新发现、分享多肉植物的生长和养护经验等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多肉植物的喜爱。
在东方,日本对多肉植物的研究最为深厚。18世纪60年代,日本对多肉植物的研究风气已很盛行,中泽以正著有《中山传信录物产考》一书,对大戟科多肉植物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并称之为“霸王鞭草”。日本明治时代,园艺家松泽进之助将Succulent Plants译成汉文“多肉植物”,是汉字里面多肉植物名词的最早来源。
我国对多肉植物研究较少。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高濂的《遵生八笺》对多肉植物有所涉及。但现在昵称“肉肉”的多肉植物(除仙人掌属仙人掌之外)最早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初。当时,只是在沿海的个别城市有人栽培,如厦门、广州等地。并且只有那些与国外有交往的人们,通过亲戚朋友从国外少量地带回几株,普通人难得一见。
网络的发展让多肉植物在更广范围内得到传播。在美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家,专业的多肉植物网站早已成立,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们都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最新的商业及品种信息。在国内,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已经成立了多肉植物协会,国内互联网上的多肉论坛也逐渐增多,多肉联盟应运而生,爱好者们可以在网上进行多方面交流。奇妙而独特的多肉植物,小到只有几厘米大的松露玉,大到5米高重达数吨的巨人柱,正越来越深入地走进我们生活。
2. 多肉植物产于哪里
关于多肉种荚有多个种子,这和多肉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状态有关系。如果说是种子较为大棵的话,一般有1-3颗种子,当然也有的是十几颗。在授粉之后,种荚会慢慢的生长成熟,从而裂开,当可以看到多肉的种子之后,就可以将它收集起来就行。在保存种子的时候,要放在干燥处保存。
3. 多肉植物生长地区
多肉植物一年四季都可以栽培。但是多肉植物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环境下会有“休眠”的现象。这时,就要放在阳光不直射或者不低于5摄氏度的环境,少浇水或者断水,让多肉植物安全度过“休眠”。如景天科景天属的球松,当夏季温度高于27℃,就会进入休眠状态,老叶向上聚拢,心叶合在一起。当温度回落到27℃以下,浇透水,球松的叶子就会重新展开,继续生长。春季和秋季是多肉植物的生长旺季。此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光照,适时浇水,多肉就会生长旺盛。秋季昼夜温差超过10℃,就会让多肉植物体内的景天酸升高,让植物显现出美丽的颜色。
4. 原生多肉植物生长环境
顶毛锯齿龙锦是一种草本多年生植物。顶毛锯齿龙锦鲜嫩诱人,神态也特别的漂亮,同时又有呆萌的外表,配上漂亮的花盆简直是完美的艺术品,如此可爱的顶毛锯齿龙锦,应该怎么养殖?是怎样?对于顶毛锯齿龙锦的养护我们还是不能马虎的?顶毛锯齿龙锦喜阳光充足的环境。下面教大家了解一下,的种植顶毛锯齿龙锦的方法吧。
顶毛锯齿龙锦的光照时间:
顶毛锯齿龙锦大部分原生多肉植物都生在干旱多阳光的环境里,当然要多晒阳光,给与足够的光照株顶毛锯齿龙锦的植株会更加的紧凑,在阳光充足和温差较大的环境中,状态会更加好看,另外还要多通风,通风有利于土壤干燥。
顶毛锯齿龙锦的颗粒使用量:
许多人都知道植物的土壤选择非常重要,不建议直接挖园土使用,消起毒来也麻烦顶毛锯齿龙锦要选择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沙土,需要以泥炭加珍珠岩或者河沙即可,从多年的种植对比来看,用煤渣抗性更强,不易产生根腐和根粉蚧。
顶毛锯齿龙锦水份的需求量:
太过干旱会导致顶毛锯齿龙锦的叶片萎缩,但是,这也有不少乐趣,大家自己慢慢去体验吧,夏天和冬天会让顶毛锯齿龙锦变得毫无生机和活力,春秋两季顶毛锯齿龙锦开始生长,另外植物越大,所需的水分越多,植物越小需要的水分就少。
顶毛锯齿龙锦用肥量:
给顶毛锯齿龙锦施肥一般集中在生长期,也就是春季和秋季,一般每月施一次就足够了,应选择经过配比、浓度比较低的肥料,生长过程中施固体肥需要将肥料埋在土中。
顶毛锯齿龙锦怎样驱虫:
严重的介壳虫虫害,会导致肉肉出现死亡,可以用一小段蚊香熏,对成虫有效。还有黑腐病是顶毛锯齿龙锦最常见的病害,是浇水过度造成,或是养殖的环境潮湿造成真菌感染,可以把健康的地方砍下来做扦插繁殖。
顶毛锯齿龙锦的繁殖:
砍头—大部分的多肉品种都是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繁殖,叶片紧凑的多肉植物,可从其由下及上三分之一处剪切,然后顶毛锯齿龙锦生根的过程中,切忌强光直射
叶插—很多花友都会捧着放叶子的小盆,
但是湿度太大还容易滋生真菌导致黑腐,叶片发芽时,为避免母叶过度消耗,需要适当遮荫,不要把土壤浇的很湿,导致叶片化水,叶插,因为根部还没有发芽,比较脆弱,这样更有利于生长,另外花剑上的叶子往往有较高的叶插成活率,剪掉的花剑不要再扔掉了哦。除了这些因素外,家里空置的矮花器,甚至鸡蛋托,快餐盒都可以用来叶插。
5. 多肉植物的原产地生长环境特点
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10000余种,在植物分类上隶属50余科,可选择的品种超乎人们想象。在这类植物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应该就是仙人掌了。而世界上有关多肉植物的最早记录就是有关仙人掌的。
1496年,哥伦布的船队在第2次远航美洲返回西班牙后,带回了从加勒比海海域岛屿上采集的仙人掌类植物,引起极大轰动,这是有关仙人掌的最早记录。1535年,《新西班牙植物之历史》上刊登了一幅仙人掌类植物的版画。
最初,只有贵族对仙人掌感兴趣,后来中产阶级也有机会接触到仙人掌。1892年,德国的仙人掌团体形成。
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多肉植物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认识,但也造成了原产地品种的大量流失。1973年,美国通过了《仙人掌原产地种类保护法》,使原产地的植物品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不过,凡是植物的茎、叶肥厚多汁而耐干旱者皆可称为“多肉植物”。仙人掌只是广义范围内多肉植物的一种。狭义范围内的多肉植物,即现在昵称“肉肉”的多肉植物,不像仙人掌一样遍身长着利刺,看起来圆润可爱的它们更受现代人的欢迎。
在美国、欧洲,世界各地爱好者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多肉植物俱乐部”,这群有共同爱好的人们,通过组织种植多肉植物、观赏植物幻灯图片、交换品种、旅行购买多肉植物、发表最新发现、分享多肉植物的生长和养护经验等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多肉植物的喜爱。
在东方,日本对多肉植物的研究最为深厚。18世纪60年代,日本对多肉植物的研究风气已很盛行,中泽以正著有《中山传信录物产考》一书,对大戟科多肉植物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并称之为“霸王鞭草”。日本明治时代,园艺家松泽进之助将Succulent Plants译成汉文“多肉植物”,是汉字里面多肉植物名词的最早来源。
我国对多肉植物研究较少。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高濂的《遵生八笺》对多肉植物有所涉及。但现在昵称“肉肉”的多肉植物(除仙人掌属仙人掌之外)最早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初。当时,只是在沿海的个别城市有人栽培,如厦门、广州等地。并且只有那些与国外有交往的人们,通过亲戚朋友从国外少量地带回几株,普通人难得一见。
网络的发展让多肉植物在更广范围内得到传播。在美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家,专业的多肉植物网站早已成立,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们都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最新的商业及品种信息。在国内,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已经成立了多肉植物协会,国内互联网上的多肉论坛也逐渐增多,多肉联盟应运而生,爱好者们可以在网上进行多方面交流。奇妙而独特的多肉植物,小到只有几厘米大的松露玉,大到5米高重达数吨的巨人柱,正越来越深入地走进我们生活。
6. 多肉植物最初产于什么地方
多肉植物凭借其自身的特点,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很多朋友喜欢在室内摆放多肉植物,这样的话,能够起到装饰的作用。那么,多肉植物的品种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多肉植物的品种有哪些
1、仙人掌科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其实一个庞大的家族,多肉植物品种很多,其中我们最常见的为仙人掌科的多肉植物,仙人掌科有140属2000余种,大多原产美洲热带、亚热带沙漠或干旱地区,以墨西哥及中美洲为分布中心。
仙人掌类少数分布在北纬53°加拿大的和平河,以及海拔3000米积雪的高寒地区。只有苇枝属产于东非、马达加斯加及斯里兰卡。中国栽培的有600余种,供观赏。仙人掌属和量天尺属等少数属种在南方诸省亦生。
2、石莲花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品种有哪些呢?石莲花属植物花朵般美丽的造型,仿佛一朵永不凋谢的莲花,深受广大花友的喜爱。
在中国,以前由于它繁殖比较容易,卖不出好价钱,造成了多肉专业人士对这类植物普遍比较轻视,对此缺乏系统研究。广大普通花友在栽培的同时,普遍受到花商乱取名字的影响,导致该属植物名称非常混乱,石莲花属植物是景天科植物中较难辨认品种的一属。
3、景天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品种,景天属多肉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无毛或有毛。
多数叶对生,罕见三叶轮生,有时小而覆瓦状排列。花排成顶生的聚伞花序,常偏生于分枝之一侧,萼4~5裂,花瓣4~5,分离或基部合生,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之,心皮4~5,离生,有时基部连合,有胚珠多颗。
4、伽蓝菜多肉植物
伽蓝菜属多肉植物品种约200种,大部分布于非洲,少数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6种,最常见的为长寿花,长寿花原产南欧。
多肉植物,由肥大、光亮的叶片形成的低矮株丛,终年翠绿,春、夏、秋三季栽植于露地作镶边材料,12月至转年4月开出鲜艳夺目的花朵,每一花枝上可多达数十朵花。花期长达4个多月,长寿花之名由此而来。是元旦和春节期间馈赠亲友和长辈的理想盆花。
5、黄花新月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品种,黄花新月为菊科的多肉植物,又名紫葡萄、玉翠楼、紫弦月,是多肉植物的吊兰品种之一,叶片非常奇特,日照充足的情况下茎部会从绿色变为紫红色。
开黄色小花,搭配自身的紫红色非常漂亮。适合以点缀方式加入组合盆栽,特别是露养于院子与露台的篮筐,铁艺篮子一类的花器。
多肉植物的作用
1、缓解疲劳
上班族们在办公桌或卧室里摆放多肉植物的盆栽最为适合。
只要对着电子屏幕太长时间,都会对人眼造成伤害。让“电子迷”分别注视屏幕和多肉植物3分钟,然后测定其视觉疲劳程度、眨眼次数等若干项目。结果表明,注视绿色植物可以使视觉疲劳和眨眼次数明显减少。
2、减轻压力
美的事物总能让人赏心悦目,在室内种植多肉植物也是如此。
通过观赏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身心都能得到放松,工作的压力也能由此减缓。
3、改善情绪
研究人员曾经针对30位科技宅男做了3个月的室内绿植疗养实验,内容包括血压、脉搏、情绪等,结果证明,此种方法能够有效缓解高血压的症状,情绪也改善很多。
对于多肉植物品种的相关介绍就到这里了,相信看完之后,大家对于多肉植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有朋友想在室内摆放多肉植物的话,可以参照我为大家介绍的相关知识点哦。
7. 多肉原产地气候
大多数多肉植物原产地都是在南美洲、北美洲,最开始栽培研究多肉的,其实是航海事业较为发达的一些国家。它最早也是生长在较为干旱的地区,我国在最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多肉种类在不断的增加。
多肉植物适宜使用透水透气性好,干燥,无菌无虫的土壤。初学者建议使用珍珠岩和椰糠混合(1:2)的方式制作基质,适用于大部分多肉植物的生长需求。对于北方的干燥气候而言,需要增加土壤的保湿性能;而对于潮湿多雨的南方天气,则需要提升土壤的排水性能。
8. 多肉植物的原产地生长环境适应性
适应性强,尤耐干旱;形态奇特,种类繁多,或花、或毛、或刺、或棱,都会给人们一种新奇的趣味感。易于繁殖,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养自繁;体态多种多样,是一类较为理想的屋内盆栽花卉。
多肉植物喜欢凉爽的半荫环境,主要生长期在春、秋季节,为多肉植物中的“中间型”品种。耐干旱,不耐寒,忌高温潮湿和烈日暴晒,怕荫蔽,也怕土壤积水。
在选择制作多肉盆景植物材料时,以植株矮小,形态自然、习性强健的品种为宜。既可单独栽种,也可数株合栽于一盆,但要做到主次分明。布局多采用自然式,根据要点缀的奇石或其他配件,重点突出自然野趣。
9. 多肉植物的原产地生长环境是
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10000余种,在植物分类上隶属50余科,可选择的品种超乎人们想象。在这类植物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应该就是仙人掌了。而世界上有关多肉植物的最早记录就是有关仙人掌的。
1496年,哥伦布的船队在第2次远航美洲返回西班牙后,带回了从加勒比海海域岛屿上采集的仙人掌类植物,引起极大轰动,这是有关仙人掌的最早记录。1535年,《新西班牙植物之历史》上刊登了一幅仙人掌类植物的版画。
最初,只有贵族对仙人掌感兴趣,后来中产阶级也有机会接触到仙人掌。1892年,德国的仙人掌团体形成。
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多肉植物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认识,但也造成了原产地品种的大量流失。1973年,美国通过了《仙人掌原产地种类保护法》,使原产地的植物品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不过,凡是植物的茎、叶肥厚多汁而耐干旱者皆可称为“多肉植物”。仙人掌只是广义范围内多肉植物的一种。狭义范围内的多肉植物,即现在昵称“肉肉”的多肉植物,不像仙人掌一样遍身长着利刺,看起来圆润可爱的它们更受现代人的欢迎。
在美国、欧洲,世界各地爱好者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多肉植物俱乐部”,这群有共同爱好的人们,通过组织种植多肉植物、观赏植物幻灯图片、交换品种、旅行购买多肉植物、发表最新发现、分享多肉植物的生长和养护经验等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多肉植物的喜爱。
在东方,日本对多肉植物的研究最为深厚。18世纪60年代,日本对多肉植物的研究风气已很盛行,中泽以正著有《中山传信录物产考》一书,对大戟科多肉植物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并称之为“霸王鞭草”。日本明治时代,园艺家松泽进之助将Succulent Plants译成汉文“多肉植物”,是汉字里面多肉植物名词的最早来源。
我国对多肉植物研究较少。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高濂的《遵生八笺》对多肉植物有所涉及。但现在昵称“肉肉”的多肉植物(除仙人掌属仙人掌之外)最早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初。当时,只是在沿海的个别城市有人栽培,如厦门、广州等地。并且只有那些与国外有交往的人们,通过亲戚朋友从国外少量地带回几株,普通人难得一见。
网络的发展让多肉植物在更广范围内得到传播。在美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家,专业的多肉植物网站早已成立,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们都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最新的商业及品种信息。在国内,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已经成立了多肉植物协会,国内互联网上的多肉论坛也逐渐增多,多肉联盟应运而生,爱好者们可以在网上进行多方面交流。奇妙而独特的多肉植物,小到只有几厘米大的松露玉,大到5米高重达数吨的巨人柱,正越来越深入地走进我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