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购的多肉换盆怎么换(买回的多肉如何换盆)
1. 买回的多肉如何换盆
一、选盆配土
多肉换盆时最好选用稍大一些的、底部有排水口的盆器,避免影响根系的生长。配土时,最好先在新盆底部放一层陶粒,这有助于吸收多余的水分,陶粒上可铺均匀搅拌的、比例为5:3:2的泥炭土、颗粒土、园艺专用土。
二、脱盆、修剪
多肉在脱盆前半个月内不要浇水,保持土壤干燥,以使多肉根部容易脱出。脱盆后,要对多肉的老根进行适当的修剪,剪去烂根和腐根。之后将多肉根部放在稀释的多菌灵中清洗,再放在阴凉处晾干。
三、移植
在新盆土中挖个大小合适的坑,植入多肉,填土压实。这时先不要浇水,将多肉移至阴凉通风处缓两三周,待根部扎实,再照常浇水。之后如果还需换盆,应保持时间间隔在1-2年左右,以免对多肉生长不利。
2. 买回来的多肉如何换盆
冬季可不可以给多肉换盆?这是很多新手肉友会遇到的问题,其实只要室内温度能维持在18℃以上,并且也能照射到全天的阳光,那此时给多肉换盆,也是非常合适的呢!今天小叶就来给大家捋一捋,冬季多肉换盆的7个步骤吧!
1:选择换盆的多肉
并不是所有的多肉冬季都可以换盆,如果你家多肉长势良好,没虫没病的,而且植料又是近一年内换过的,那小叶就劝大家不要给其换盆了。我们选择那些黄叶、有病虫害、出现烂根、烧根现象的多肉来进行换盆。这就和健康人没必要住院,而病人才需要住院一样。
2:准备工具及消毒
多肉说是很好养护,但冬季抵抗危险的抗力会稍微降低一下,所以此时我们换盆,要完全做好工具的消毒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多肉换盆时,因为感染工具上的病毒而导致失败。除了这一点,我们还要认清楚,为什么要给多肉换盆?
3:挖多肉
别以为将多肉从旧盆里挖出来很简单,生长较为良好的多肉,用力扯根系,会对毛细根造成很大影响,而毛细根是多肉吸收水分的主力军,所以我们不能大力扯根系,而是先将其挖出来,轻轻拍打多肉根系,拍掉大部分的土壤,然后再用小镊子轻轻将根系中的土壤仔细清理掉,这样才是成功的挖出了多肉。
4:修剪根系
有些肉友说,根系一定要修剪,但并不是这样,如果根系很健康,又是自家养的多肉,那完全不用修根,修根还会伤害根系呢。只有从外面买来的多肉,或者是有病虫害、烂根、黑腐的多肉,才需要修剪根系。
5:上盆
晾根之后就是上盆了,多肉上盆也需要垫底的东西,我们可以找些树皮、较大颗粒的石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底部透气。随后将多肉放进去,慢慢的填土就可以了。填土不要过高,否则也容易闷到多肉,并且填完之后还要在表面铺一层铺面石,可以防止以后浇水时出现土壤喷溅和流失。等铺面石也完成了,换盆就算成功了90%了!
其实冬季对于多肉来说,只要冬季室内温度适宜,通风到位,那换盆之后也是能尽快服盆的,再加上因为冬季空气湿度较低,所以多肉服盆失败的几率较小一些,各位想要换盆的肉友们,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放心换盆了!
3. 买回的多肉如何换盆养
刚复根的多肉是可以再次移植的,一般来说,两次换盆时间间隔越短的话,对多肉生长的影响就会越小,因为上盆之后它需要一个服盆的过程。如果已经服盆并且开始生根了,这个时候对它进行换盆是有一定影响的。不过初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总要比根系生长很多的时候再换要好,但是要避免在短时间内多次换盆
4. 刚买来的多肉怎么换盆
一、准备盆土
在移栽多肉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要用到的花盆和土壤,如果多肉生长速度比较快的话,并且它原本的花盆已经不能满足它的生长了,那么就需要给它更换大一点的花盆进行种植。基质用和之前相同的即可,比如腐叶土+园土+粗沙充分混合进行配制,基质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消毒,因为在换盆的时候一般都会伤到它的根系,如果土壤中有细菌的话,很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
二、脱盆处理
脱盆的时候可以先用木棍轻轻的敲击花盆的边缘,使土球能够从花盆中脱离出来,或者是清水冲洗,也能够起到盆土分离的作用。脱盆之后清洗干净多肉根系上的土壤,并且把它烂掉、干枯的根系修剪掉,修剪完成之后把它的根系在多菌灵溶液中浸泡十几分钟,放在通风的位置晾干之后就可以进行上盆了。
三、移栽上盆
上盆之前需要在花盆的底部放上一些碎瓦片,来提高排水透气性,不容易出现积水烂根的情况,然后在底部倒入一层土壤垫底,把多肉植株放进花盆中之后顺着花盆的边缘开始填土,快和花盆边缘齐平的时候即可,然后轻轻的向上提拉植株理顺它的根系即可。
5. 刚买的多肉怎样换盆
一.脱盆修根。我们将保利安娜从原盆中弄出来,然后把泥土和毛细根清理干净。而因为刚刚脱土的关系,主根没啥问题就不用修理了,保持原样就好。
二.根据根系情况选择是否泡杀菌剂。像保利安娜这种马上处理马上就栽种的情况,若是根系非常健康的话,我们也没有必要泡杀菌剂,我自己养的多肉每年换盆都直接跳过了泡杀菌剂的步骤。当然如果保利安娜的根系不是十分健康,那就需要大修根系并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等杀菌剂浸泡1-2个小时左右,这样才可尽量避免它上盆之后出问题。
三.准备花盆和配土。如果我们入手的保利安娜是单头,那就建议用小盆来控养,而群生状态的保利安娜自然得用相对较大的花盆栽种,不过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花盆都不能太深,高度大概在10厘米左右就差不多了。至于保利安娜的配土,个人觉得颗粒比例在70-80%左右就差不多了,太低不易养护和出状态,太高则不利于它的生长。
四.晾根上盆。没有大修根系的保利安娜放1-2个小时左右即可干土上盆,而根系大修过的保利安娜在泡完杀菌剂之后则需要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晾3天左右才能用潮土上盆。前者7天左右可以浇大水或者淋雨(温度在25℃以下的情况下),而后者则需一直保持盆土微潮,这样一段时间之后保利安娜就能顺利发根服盆了。
6. 多肉买回来换盆
刚买来的多肉不能立即换盆,最好养护7-10天后再换盆。
7. 刚买的多肉怎么换盆
怎么给长寿花换盆呢?
1、土壤
土壤要疏松透气,还要有养分才行,可以选用营养土(通用土),我们买回来的长寿花,基本是用这种土栽培的,里边含有泥炭、珍珠岩、椰糠,在家自己配土,可以选用腐叶土、河沙再加少许有机肥既可,肥料要少,因为长寿花要比其它花卉更怕肥害。
2、 花盆
花盆最好要透气,比如瓦盆、陶盆,但是现在用的花盆,大部分是塑料材质的,所以花盆不能太大,也不能太深,因为长寿花的根系并不是很深,花盆太深容易积攒水分,太大的花盆同样如此,会导致水分过多烂根,花盆的大小,要比原来的花盆大一个号既可,直径不超过两指。
3、栽培
栽培的时候原有的土球(根系上的土壤)可以清理掉一半,这个要根据具体情况操作,如果根系很健康,可以多保留一些,如果正在开花的长寿花,土球可以不动,避免影响开花,有的根系非常不健康,就需要清理掉不健康的根系,重新栽培。
可以提前把土壤打湿,做成潮土,毕竟长寿花也是一种多肉植物,潮土的湿润度完全够用,又不会过于湿润导致烂根,在花盆底部填两指左右的底土,再把处理好的长寿花,放在花盆的正中间,往四周填土就可以,周围土壤压实,可以直接放在散光通风处养护,一月内可以恢复正常生长,不会耽误开花的。
恢复生长之后,就可以施促花肥了,因为季节也刚刚好,适合开花,使用磷酸二氢钾就可以,每周喷一次,长寿花可以摆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每天8个小时左右的光照就可以开花。
8. 买回的多肉如何换盆换土
感谢肉友“午夜听雨38”邀请!秋天正是给多肉移盆的最佳时机,我最近就一直在干这个事儿,从国庆之前就开始动手了,一直弄到今天才全部弄完!其实多肉移盆是很快的,主要我是在处理的过程还把旧土给筛出来,放着以后栽种法师用,这可是个非常浪费时间和体力的活,每天都累的腰酸背痛!不过现在弄完了就好了,之后就等着它们服盆,然后上色出状态啦!
多肉移盆换潮土如何养护?
多肉移盆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带土移盆,适用于自己播种和叶插的多肉小苗以及法师;另一种是脱土修根、晾根以后重新上盆栽种,适用于栽种时间2年以上的景天类多肉。我最近移盆的多肉恰巧两种类型都有,而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下面我就来给题主详细的介绍一下!
首先多肉小苗长到叶展差不多有5厘米左右时,就可以移盆栽种了,而此时它们的根系并不是太发达,也没有老化和干枯等现象,所以直接将其从培育土中连根带土挖出来,然后带着土球移栽到颗粒土之中就行了。而这种带土移盆的多肉小苗,建议就不要用潮土了,直接干土上盆,栽种好以后缓3天左右即可大水浇透,并置于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正常养护就行了。
其次法师移盆也跟多肉小苗差不多,就算栽种两年以上的法师亦是如此。为什么法师移盆不用修根呢?那是因为法师是亚灌木的多肉植物,根系不是肉质根,而是木质根,不但比一般的景天更皮实,而且也不是那么容易老化,所以我们移盆的时候把法师根部周围的土壤稍微去掉一些,就可以直接移栽到新的花盆之中了,之后再在周围填入新配土的干土即可。接下来的养护方式也跟多肉小苗差不多,缓3-5天左右即可直接大水浇透,然后放回户外环境中正常养护。
另外对于已经养了2年以上的景天类多肉,移盆时最好就修根、晾根再行栽种会更好一些了。我们在移盆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些多肉的根系早就长满了个整个花盆,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干枯老化了,如果不把这些根系给清理掉,移盆以后它们就容易在土壤之中腐烂!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到时候可能整棵多肉都会被波及到。
这种修根、晾根以后再重新栽种的多肉,题主就可以用潮土干栽法了:用水将颗粒土喷至微潮,程度大概为用手可以捏成团,松开以后即刻散掉,这样多肉上盆以后既不会因为土壤过于潮湿而烂根,又有恰当的湿度支撑其重新发根。题主将多肉栽种好以后放在阴凉通风又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养护,7天左右检查一下土壤干湿情况,如果干到差不多了就再少量浇一次水,继续保持土壤微潮,大概10-15天左右多肉即可顺利发根服盆,之后再直接大水浇透,置于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正常养护就行了。
就这些吧!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作为肉友实际处理之参考,围观的肉友如觉得言之有理,请点个赞,或者点击右上角关注一下!如有更佳处理之方式,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